声明:本书为八零电子书(txt80.cc)的用户上传至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作者:易中天
内容简介
临终前,八十一岁的女皇帝赦免了情敌和政敌,换上石榴裙,留下无字碑。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生风起云涌前所未见,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她和她的时代?一个女子的能量在历史中究竟能有多强?那个时代的实际样貌又是怎样的?女皇武则天也有她的弱点和不安吗?解答这些疑问,感受那段历史,请阅读《易 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从木材商的女儿变成昭仪宫人,从寂寞深宫度日到感业寺伴青灯古佛,武媚娘的传奇却刚刚开始。 宫斗、布局、上位,洛阳变成神都,大唐让位大周,一代女皇,从未有过,也不会再有。
第一章 夺宫 麻烦岂止是情人
据说,女皇陛下又要选美了。
当然,据说而已。
然而响应号召的却很是不少。有位官员郑重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理由是那男孩长得白白净净眉清目秀。还有一位官员毛遂自荐,公然声称性器官雄壮伟岸,十分给力。这事闹得朝野上下沸沸扬扬,街谈巷议大多不堪入耳。于是一位名叫朱敬则的谏官,便认为不能不说点什么。[1]
谏官也叫言官,职责是给皇帝提意见,正如台官的职责是监督官员。这种制度是秦汉就有的,但最为完备并起到作用是在唐宋。魏徵能够不断纠正唐太宗的错误,原因之一便在于他长期担任谏官。所以,谏官哪怕品级再低,发言权和影响力都不小,尽管他们只能提出批评。[2]
朱敬则就是中书省的谏官,职务是右补阙,级别是从七品上,相当于副县级。不过,问题并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话不好说。不好说也不因为事关私生活。我们知道,在“家国一体”的制度框架下,皇家即国家。因此,作为天下之主和帝国元首,皇帝理论上是没有私生活的。如果他娶非其人或纵欲过度,从宰相到谏官都有权表示反对。
可惜当今圣上却是女人。
女人成为国家元首,其他民族史不绝书。埃及有,罗马帝国有,后来的英国和俄国有,当时的日本和韩国也有。中华帝国却从来就没有为女人当皇帝,做过任何思想准备和制度设计,因此女皇陛下的性生活便成为难题。[3]
这个问题是男性皇帝没有的,因为有制度保障。唐代制度规定在皇后以外,还有四妃、九嫔(读如频)、九婕妤(读如捷于)、九美人、九才人等等。一般地说,这已够用,何况他还可以挑选,可以换人,甚至扩招,就像晋武帝。
贵妇人也问题不大。丧偶可以再嫁,甚至可以公然索要性伙伴。南朝刘宋的山阴公主就曾对弟弟说:我和陛下都是先帝骨肉,陛下后宫万人,姐姐我却只有驸马一个,这也未免太不公平。结果,当皇帝的弟弟便为她挑选了三十个年轻貌美身强力壮的男人充当床上用品,号称面首。[4]
◎ 世界历史上的女皇
持统天皇(645-703),日本第41代天皇,在位时间公元686年至697年。年轻时嫁给天武天皇为妃,生皇子,并获封皇后。天武天皇死后临朝称制,扶持皇子继位,可惜皇子早死,持统本人随即登位。在位十余年后让位于文武天皇。
伊莎贝拉一世(1451-1504),西班牙统一前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女王,与阿拉贡王储斐迪南二世联姻,共同完成了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收复失地运动”,为日后的西班牙统一奠定了基础。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时间公元1837年-1901年,长达六十余年,开启了著名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君主之一。
可惜,这并不适用于女皇。
女皇是不能再嫁的。再嫁以后,谁当皇帝?她也无法册封皇后和嫔妃,除非有同性恋倾向。至于男性后妃,则史无前例闻所未闻。问题是,女皇又不能没有性生活。如果连这都没有,怎么称得上九五至尊?再说也不人道。
没奈何,只好偷情。
偷情是半公开的,第一个情夫是薛怀义。这家伙本是洛阳街头卖狗皮膏药的混混,原名冯小宝。由于身材魁梧肌肉发达,被高祖皇帝的女儿千金公主一眼看中,试用之后又推荐给女皇。推荐语是:小宝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
这时的女皇虽然名义上还是太后,实际上已是临朝称制的一国之君,她那个傀儡儿皇帝当然管不了这事。陛下本人则虽然年逾花甲,却依然性欲旺盛。孀居两年之后得到这样一个男人,真是久旱逢甘霖,根本顾不上什么身份。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她还是让冯小宝改名薛怀义,并剃度为僧,因为僧侣和道士能以宗教活动为借口自由出入后宫。[5]
献身于女皇当然会有丰厚的回报,假和尚薛怀义也立即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可惜这个没文化的市井无赖忘记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是讲名分的。他薛怀义虽然在床上深得女皇欢心,却不是正式册封的男妃。因此,当他公然对宰相苏良嗣傲慢无礼时,便被政府大堂的法警按倒在地,狠狠地打了几十耳光。
薛怀义逃进宫里向情人哭诉,未来的女皇此刻的太后却并无雷霆之怒。她只是笑了笑说:呵呵,法师呀,以后你走后门吧!前门是宰相们的地盘,不可冒犯。
公是公,私是私,老太太心如明镜。
苏良嗣当然也一点事儿都没有,反倒是一位名叫王求礼的监察官员上书朝廷,奏请割掉薛怀义的生殖器,以保证“宫女们的贞节”。毫无疑问,太后对此也是一笑了之。[6]
假和尚与女皇帝的性关系大约维持了十年,最后以薛怀义的死于非命而告终。这家伙多半是女皇杀的,原因可能是他既对提供性服务感到厌倦,又要争风吃醋。这当然为已经有了新欢的陛下所不能容忍。总之,此人在坏事干尽之后变成了死狗一条,朝野上下没有人表示同情。[7]
女皇的态度也一样。
实际上,两年之后她又有了两坨小鲜肉,这就是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兄弟俩都只有二十多岁,女皇则已是七十三岁高龄。不过陛下的兴致丝毫不减当年。也许,由于她的前夫高宗皇帝长期多病,性生活的质量很可怀疑,大好光阴实际上被虚掷不少。现在,帝国既然已是她的天下,自己的性能力又被薛怀义开发出来,当然要安享晚年。
张氏兄弟是通过太平公主得以入宫的,事先是否经过试用则不得而知。情况大体上是:女皇陛下那位乖乖女很贴心地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大人,张昌宗又推荐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理由是哥哥的器官更伟岸,还精通房中术。[8]
女皇欣然接受。
这是风格完全不同的情夫。假和尚薛怀义是粗俗不堪的肌肉男,张氏兄弟则是眉清目秀的小白脸,而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所以人称五郎和六郎。当时有个被舆论讥为“两脚野狐”的马屁精便曾这样吹捧他俩:大家都说六郎漂亮得就像莲花,依我看应该是莲花漂亮得就像六郎。[9]
看来,女皇要换口味,而且胃口不小。
朱敬则也因此有了批评的理由,指导思想则是儒家主张的中庸之道。他说,男欢女爱乃人之常情,关键在于要张弛有度。陛下已经有了薛怀义、张易之和张昌宗,应该可以心满意足。像现在这样众人以性能力自荐,恕臣愚钝,实在是不可理解。愚臣职在言谏,也不敢不奏。
女皇却淡然一笑:是吗?若非你直言,朕还不知道。[10]
于是重赏朱敬则,后来还让他当了宰相。
呵呵,女皇并不糊涂,因为她是武则天。
武则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甚至就连她的这个称呼也都独一无二。没错,她是姓武,名字却不叫则天。后者是她的尊号——退位后叫“则天大圣皇帝”,去世后叫“则天大圣皇后”。姓氏加尊号,就成了“武则天”。
这就等于称唐太宗为李太宗,唐明皇为李明皇,其实不伦不类。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不能称她为“周则天”。她建立的那个周朝,不但别人不承认,就连她自己,最后都只好宣布放弃。同样,我们也不能称她“唐则天”,因为“则天大圣皇帝”是武周的,不属于李唐。[11]
至于她自己起的名字武曌,则几乎从没用过。因为当她有资格发明这样一个怪字时,已经没人胆敢直呼其名。她本人当然也用不着。那时,她的自称是“朕”。
也只好叫“武则天”。[12]
然而就连这也大成问题。武则天,是则天皇帝,还是则天皇后、则天太后?都是,又不全是,不只是。其实对于正统历史学家,她就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制造的麻烦也远不止情人或名称,而是把整个系统和程序都打乱了。[13]
这当然因为她以女人之身而为皇帝。事实上,中华帝国并不乏女性执政者,只不过之前的吕后,之后的慈禧,都是女主而非女皇。女皇只有武则天,也只有她那个时代才会产生女皇。因此问题便很清楚:她为什么会当皇帝?
[1]见《旧唐书·张行成传》。
[2]请参看本中华史第十三卷《隋唐定局》,易中天《帝国的惆怅·帝国官僚制度简述》。
[3]比如在中国的隋唐时代,日本有推古女皇和持统女皇,新罗有善德女王和真德女王。
[4]见《宋书·前废帝纪》。
[5]以上见《旧唐书·武承嗣传》所附薛怀义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垂拱元年十一月条。
[6]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垂拱二年六月条。
[7]薛怀义之死见《旧唐书·武承嗣传》所附薛怀义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天册万岁元年二月条。武则天此时是否有新情人并不能确定,一般猜测其新欢是御医沈男璆,请参看林语堂《武则天正传》,雷家骥《武则天传》。
( 重要提示:如果书友们打不开t x t 8 0. c o m 老域名,可以通过访问t x t 8 0. c c 备用域名访问本站。 )
[8]见《旧唐书·张行成传》。
[9]拍马屁的人叫杨再思,两《唐书》有传,其言其事《资治通鉴》系于武则天长安四年七月条。
[10]见《旧唐书·张行成传》。
[11]这里面一系列事件的时间表是:神龙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二十三日,女皇武则天下令太子监国;二十四日,下诏传位太子李显;二十五日,李显即大周皇帝位;二十六日,武则天被软禁于上阳宫;二十七日,李显为武则天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四日,李显宣布恢复大唐国号。
[12]则天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她即皇帝位时,是在洛阳宫的南面正门“则天门”;另说是典出《论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不过就连这个称呼,也被后来的皇帝改了几回,比如“天后”“大圣天后”“圣帝天后”等。开元九年(721),著作郎吴兢编撰《则天实录》,开始使用则天二字概括性地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是皇帝的女人。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使用“武则天”称谓后,武则天便成了她最通用的称呼。
[13]比如《新唐书》便不但要有《则天武皇后纪》,还得有《则天武皇后传》。
释文(自右往左):天地日月星 载初授证圣 国臣正年月 万君照人生武则天造字不止于“曌”字,亦不止用于其名,考古所见武周时期墓志铭中有新造字近二十个,略编于上。据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
第一章 夺宫 夺嫡之争
没人想过武则天会当皇帝,包括她自己。这不仅因为她既非皇族又是女人,更因为她接手的大唐江山其实本是李世民的。太宗皇帝是那样励精图治和深得人心,如果不是出了差错,他的政权怎么会被颠覆,又有谁能够颠覆?
差错出在接班人。
接班人原本不是问题,因为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而且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都是长孙皇后嫡出。皇后为人贤德,威望极高,太宗皇帝对她也十分敬重。因此于情于理于法,储君都非嫡长子李承乾莫属。时年八岁的承乾在李世民即位后两个月就被立为太子,便是证明。
◎李世民的儿子们
皇后长孙氏 | 皇长子李承乾 | 封恒山王。八岁封皇太子,成年后谋反被废。 |
皇四子李泰 | 封宜都王,后改封越王、魏王等。谋反,死于33岁。 | |
皇九子李治 | 封晋王。后继承皇位,即为唐高宗 。 | |
杨妃(炀帝女) | 皇三子李恪 | 封蜀王,后改吴王。有声望。冤死于房遗爱谋反案。 |
皇六子李愔 | 封梁王,后改蜀王。田猎无度,因房遗爱案被贬流放。 | |
燕妃 | 皇八子李贞 | 封汉王,后改越王。有才干。起兵反武失败自尽。 |
皇十一子李嚣 | 封江王,早薨,谥曰殇。 | |
阴妃 | 皇五子李祐 | 封宜阳王,后改楚王等。游冶无度,叛乱被贬。 |
韦妃 | 皇十子李慎 | 封申王,后改纪王。懦弱无能。死于流放途中。 |
杨妃 | 皇十三子李福 | 封赵王。平庸无奇。得善终。 |
杨氏 | 皇十四子李明 | 封曹王。谋反被贬,被逼自杀 。 |
王氏 | 皇七子李恽 | 封郯王,后改蒋王。被告谋反,惶惧自杀。 |
无名宫女 | 皇次子李宽 | 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
皇十二子李简 | 封代王,早薨,无后。 |
一后 | 皇后 | |
四妃 | 贵妃 贤妃 德妃 淑妃 | 正一品 |
九嫔 | 昭仪 昭容 昭媛修仪 修容 修媛 充仪 充容 充媛 | 正二品 |
二十七世妇 | 婕妤九人 | 正三品 |
美人九人 | 正四品 | |
才人九人 | 正五品 | |
八十一御妻 | 宝林二十七人 | 正六品 |
御女二十七人 | 正七品 | |
采女二十七人 | 正八品 |
品位 | 文官 | 武官 |
---|---|---|
从一品 | 开府仪同三司 | 骠骑大将军 |
正二品 | 特进 | 辅国大将军 |
从二品 | 光禄大夫 | 镇军大将军 |
正三品 | 金紫光禄大夫 | 冠军大将军 |
从三品 | 银青光禄大夫 | 云麾将军 |
正四品上、下 | 正议大夫、通议大夫 | 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
从四品上、下 | 太中大夫、中大夫 | 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
正五品上、下 | 中散大夫、朝议大夫 | 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
从五品上、下 | 朝请大夫、朝散大夫 | 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
正六品上、下 | 朝议郎、承议郎 | 昭武校尉、副尉 |
从六品上、下 | 奉议郎、通直郎 | 振威校尉、副尉 |
正七品上、下 | 朝请郎、宣德郎 | 致果校尉、副尉 |
从七品上、下 | 朝散郎、宣义郎 | 翊麾校尉、副尉 |
正八品上、下 | 给事郎、征事郎 | 宣节校尉、副尉 |
从八品上、下 | 承奉郎、承务郎 | 御侮校尉、副尉 |
正九品上、下 | 儒林郎、奉仕郎 | 仁勇校尉、副尉 |
从九品上、下 | 文林郎、将仕郎 | 陪戎校尉、副尉 |
年份 | 年号 | 月日 | 事件 |
---|---|---|---|
651 | 永徽二年 | 八月至十月间 | 武媚娘入宫封为昭仪 |
652 | 永徽三年 | 七月 | 李弘出生 |
653 | 永徽四年 | 二月 | 李绩拜为司空 |
654 | 永徽五年 | 年初 | 小公主暴毙 |
时间不详 | 高宗与昭仪向长孙无忌行贿 | ||
十二月 | 李贤出生 | ||
655 | 永徽六年 | 六月 | 王皇后厌胜案发 |
七月 | 王皇后舅舅被贬 武昭仪谋立为宸妃未遂 | ||
九月 | 许敬宗任礼部尚书高宗正式提出废王立武褚遂良反对废王立武韩瑗、来济反对废王立武李绩表态 许敬宗大造舆论 | ||
十月十二日 | 王皇后、萧淑妃被废 | ||
十月十八日 | 武昭仪立为皇后 | ||
十月二十日 | 新皇后奏请褒奖韩瑗和来济 十 | ||
十一月一日 | 册封皇后大典 |
一 | 劝农桑 , 薄赋徭 。 |
二 | 给复三辅地 。 |
三 | 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
四 | 南北中尚禁浮巧。 |
五 | 省功费力役。 |
六 | 广言路 。 |
七 | 杜谗口。 |
八 | 王公以降皆习《老子》 。 |
九 | 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 。 |
十 | 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 。 |
十一 | 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 |
十二 | 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 |
年份 | 年号 | 月日 | 事件 |
---|---|---|---|
671 | 咸亨二年 | 正月 | 皇太子李弘在长安监国 |
同月或稍后 | 李弘为两个姐姐主张权利 | ||
674 | 上元元年 | 八月十五 | 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 |
675 | 上元二年 | 三月 | 高宗病重不能临朝 |
四月七日 | 赵妃被发现已经死亡 | ||
四月二十五日 | 皇太子李弘卒 | ||
六月三日 | 李贤继位为太子 | ||
676 | 上元三年 | 四月 | 高宗提出逊位于武后 |
677 | 仪凤二年 | 不详 | 明崇俨入宫供职 |
679 | 调露元年 | 五月 | 明崇俨被杀 |
680 | 调露二年 | 八月二十日 | 李贤被废为庶人 |
八月二十一日 | 李显(李哲)被立为太子 | ||
683 | 弘道元年 | 十二月四日 | 唐高宗卒 |
十二月十一日 | 李哲继位 | ||
684 | 嗣圣元年 | 二月六日 | 李哲被废 |
文明元年 | 二月七日 | 李旦为嗣皇帝,改元文明 | |
二月十五日 | 武太后临朝称制 | ||
二月二十七日 | 李贤被杀 | ||
光宅元年 | 九月六日 | 改元光宅,全面改制 |
月 | 日 | 事件 |
---|---|---|
正月 | 一日 | 改元嗣圣 |
二月 | 六日 | 李哲被废 |
七日 | 立李旦为嗣皇帝,改元文明 | |
八日 | 李哲之子李重照由皇太孙废为庶人 命刘仁轨专知西京事 | |
九日 | 派人前往巴州加紧看管李贤 | |
十二日 | 李旦为母后上皇太后尊号 | |
十五日 | 武太后临朝称制,册封李旦为皇帝 | |
二十七日 | 李贤被杀 | |
四月 | 二十二日 | 迁李哲于房州 |
二十六日 | 再迁李哲于均州李泰旧宅 | |
五月 | 十五日 | 高宗灵柩西还 |
八月 | 十一日 | 葬高宗于乾陵 |
九月 | 六日 | 改元光宅,全面改制 |
二十九日 | 徐敬业扬州兵变 | |
十月 | 十八日 | 宰相裴炎被杀 |
十九日 | 取消徐敬业姓李资格 | |
十一月 | 十八日 | 徐敬业兵败被杀 |
十二月 | 二十六日 | 程务挺被杀 |
年份 | 年号 | 案件 | 案发原因 |
---|---|---|---|
687 | 垂拱三年 | 宰相刘祎之被赐死 | 下属告密 |
草民杨初成谋反案 | 事败 | ||
宗室李孝逸谋反案 | 被人诬陷 | ||
都督冯元常案 | 酷吏诬陷 | ||
688 | 垂拱四年 | 郝象贤谋反案 | 诬告加酷吏陷害 |
宗室起兵案 | 事败 | ||
宰相骞味道案 | 诬告加酷吏陷害 | ||
689 | 永昌元年 | 宗室十二人谋反案 | 事败 |
纪王李慎案 | 被株连 | ||
宰相魏玄同案 | 酷吏诬陷 | ||
将军黑齿常之案 | 酷吏诬陷 | ||
690 | 载初元年 | 宰相韦方质案 | 酷吏诬陷 |
舒王李元名案 | 酷吏诬陷 | ||
某地民众谋反案 | 地痞流氓诬告 | ||
都督王安仁谋反案 | 酷吏谋杀 | ||
李上金、李素节案 | 酷吏诬陷 | ||
宰相裴居道案 | 酷吏诬陷 | ||
宗室李颍等十二人案 | 不详 | ||
殿中监裴承先案 | 酷吏谋杀 |
年份 | 年号 | 月份 | 事件 |
---|---|---|---|
686 | 垂拱二年 | 三月 | 建立告密制度 |
索元礼等酷吏兴起 | |||
688 | 垂拱四年 | 五月 | 太后称圣母神皇 |
八月 | 李冲兵变,大批宗室被杀 | ||
十二月 | 明堂落成,号万象神宫 | ||
689 | 永昌元年 | 十一月 | 始用周正,改元载初,神皇自名武曌 |
690 | 载初元年 | 四月 | 酷吏群起 |
七月 | 薛怀义称神皇是弥勒佛出世 | ||
八月 | 大杀宰相、重臣和宗室 | ||
天授元年 | 九月 | 武周革命,改元天授 | |
691 | 天授二年 | 一月 | 杀酷吏丘神勣 |
二月 | 酷吏周兴死于流放途中 | ||
酷吏索元礼死于狱中 | |||
692 | 天授三年 | 一月 | 来俊臣制造狄仁杰谋反案 |
693 | 长寿二年 | 一月 | 来俊臣诬陷皇嗣李旦未遂 |
694 | 延载元年 | 九月 | 酷吏王弘义被杀 |
697 | 神功元年 | 年初 | 来俊臣与武毅宗等人制造大冤案 |
年份 | 年号 | 月份 | 事件 |
---|---|---|---|
684 | 光宅元年 | 二月 | 中宗李显被废,睿宗李旦继位 |
690 | 天授元年 | 九月 | 武则天称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武承嗣封魏王,武三思封梁王,诸武皆封王,诸亲信赐姓武 |
691 | 天授二年 | 一月 | 始杀酷吏,丘神勣等人死 |
九月 | 王庆之率众情愿废皇嗣李旦,立武承嗣为储;武承嗣和来俊臣诬反对派大臣谋反,数十人被杀 | ||
十月 | 杀王庆之,李昭德阻立武承嗣 | ||
692 | 天授三年 | 一月 | 来俊臣制造狄仁杰谋反案 |
693 | 长寿二年 | 一月 | 来俊臣诬陷皇嗣李旦谋反未遂 |
697 | 神功元年 | 年初 | 来俊臣与武懿宗等人制造大冤案 |
六月 | 来俊臣与李昭德同时被杀 | ||
698 | 圣历元年 | 三月 | 李显被秘密接回神都 |
八月 | 武承嗣卒 | ||
九月 | 李旦逊位,李显立为太子 | ||
699 | 圣历二年 | 七月 | 李武两家子弟盟誓[4] |
700 | 久视元年 | 正月 | 吉顼被贬出京 |
705 | 神龙元年 | 正月 | 女皇逊位,李显复辟 |
年份 | 年号 | 月份 | 事件 |
---|---|---|---|
690 | 天授元年 | 九月 | 武则天称帝 |
691 | 天授二年 | 一月 | 始杀酷吏,丘神勣等人死 |
九月 | 傅游艺被杀 狄仁杰拜相 | ||
十月 | 大批反武派大臣被杀 李昭德杀王庆之,阻立武承嗣 | ||
692 | 天授三年 | 一月 | 狄仁杰被诬谋反 |
693 | 长寿二年 | 一月 | 皇嗣李旦被诬谋反 |
695 | 证圣元年 | 二月 | 杀薛怀义 |
697 | 神功元年 | 年初 | 来俊臣与武懿宗等人制造大冤案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成为女皇男宠 |
六月 | 李昭德与来俊臣同时被杀 | ||
闰十月 | 狄仁杰重新担任宰相 | ||
698 | 圣历元年 | 三月 | 李显被秘密接回神都 |
八月 | 武承嗣卒 | ||
九月 | 李旦逊位,李显立为太子 | ||
699 | 圣历二年 | 七月 | 李武两家子弟盟誓 |
久视元年 | 正月 | 吉顼被贬出京 | |
700 | 久视元年 | 九月 | 狄仁杰卒,享年七十一岁 |
年份 | 年号 | 月份 | 事件 |
---|---|---|---|
697 | 神功元年 | 年初 | 张氏兄弟成为女皇男宠 |
闰十月 | 狄仁杰重新担任宰相 | ||
698 | 圣历元年 | 二月 | 吉顼劝张氏兄弟参与建储之事 |
三月 | 李显被秘密接回神都 | ||
八月 | 武承嗣卒 | ||
九月 | 李旦逊位,李显立为太子 | ||
699 | 圣历二年 | 七月 | 李武两家子弟盟誓 |
久视元年 | 正月 | 吉顼被贬出京 | |
700 | 久视元年 | 九月 | 狄仁杰卒 |
701 | 大足元年 | 九月 | 李显子女因得罪张氏兄弟被杀 |
702 | 长安二年 | 八月 | 李显及弟妹请封张昌宗为王 |
703 | 长安三年 | 九月 | 张氏兄弟制造魏元忠谋反案 |
704 | 长安四年 | 七月 | 张氏兄弟腐败案发,被赦免 |
九月 | 张柬之拜相 | ||
十二月 | 张氏兄弟再次成为被告并被包庇 | ||
705 | 神龙元年 | 正月 | 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杀张氏兄弟,李显即大周皇帝位 |
二月 | 李显宣布恢复大唐国号 | ||
十一月 | 武则天卒[32] |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38]以后那漫长的岁月,不知有多少人拜倒或败倒在她这石榴裙下。直到她换上帝王的衮冕,也依然魅力无穷,让人敬畏,让人臣服,让人痴迷。事实上,正是这位女皇帝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层次和色彩,让男性中心的世界不那么单调和乏味,也让后人在解读历史时多了一个选择和视角。 现在,她又要换上石榴裙了,因为她无法对抗强大的文化传统。这个一生要强的女子不得不离开男人的世界,回到女人的天地。武则天终究未能把革命进行到底。 但,这并不是她的错。 [28]以上见《新唐书·娄师德传》。 [29]见两《唐书》之娄师德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圣历二年八月条。 [30]以上见《旧唐书·狄仁杰传》,《新唐书·张柬之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七久视元年九月条。 [31]张柬之拜相一事,《资治通鉴》系于长安三年九月条,推荐人是外出将兵的宰相姚崇(姚元之)。有野史认为狄仁杰当年推荐张柬之是后来政变的预谋,此说已被司马光驳回,见前引《资治通鉴》卷二百七久视元年九月条之《考异》。 [32]武则天在久视元年(700)修改历法,仍以每年一月为正月,所以神龙元年(705)正月是一月,与十一月同在一年。 [33]三人之死在大足元年(701)九月,死因不明,诸正史其说不一,详请参看雷家骥《武则天传》。 [34]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长安三年至神龙元年。 [35]见《大唐诏令集·中宗即位敕》。 [36]关于武则天的享年,《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和《唐会要》称八十一岁,《资治通鉴》称八十二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称八十三岁。今从雷家骥《武则天传》之考证,定为八十一岁。本书涉及的相关年龄,均以此为据。 [37]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长孙无忌的官爵已于上元元年(674)诏复,并听陪昭陵,故不在名单中。 [38]见《全唐诗·则天皇后》。 第五章 无字碑 又见女人 武则天谢幕之后,其他女人开始折腾。 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大唐的女人可不是只会绣花。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昭公主甚至有自己组建的武装力量,精兵上万,号称“娘子军”。所以她死后,送葬的是战斗队,伴奏的是军乐团,一路威风凛凛,戟举旗扬,马嘶角鸣。[39] 呵呵,这是什么阵仗! 当然是游牧民族的气派,混血王朝的排场,甚至鲜卑女子才有的英姿飒爽。因此,只有大唐这样的时代,才会演出武周那样的故事,产生武后那样的人物。别忘了,唐代上流社会的女人,可是穿回鹘衣,化吐蕃妆,说突厥语,骑西域马,打波罗球(polo),甚至女扮男装的。 她们的男人怕老婆,也不足为奇。
年份 | 年号 | 月日 | 事件 |
---|---|---|---|
697 | 神功元年 | 年初 | 太平公主向女皇推荐张昌宗 |
699 | 圣历二年 | 七月 | 太平公主参与李武盟誓 |
702 | 长安二年 | 八月 | 太平公主与二兄请封张昌宗 |
705 | 神龙元年 | 正月二十二日 | 太平公主支持张柬之兵变 |
正月二十五日 | 太平公主加号镇国 | ||
710 | 景云元年 | 六月二日 | 中宗李显驾崩 |
六月七日 | 皇太子李重茂即位 | ||
六月二十日 | 李隆基兵变 | ||
六月二十四日 | 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逊位 | ||
六月二十七日 | 册封李隆基为太子 | ||
711 | 景云二年 | 正月 | 太平公主公开提出废黜太子 |
二月二日 | 皇太子李隆基监国 | ||
712 | 景云三年 | 八月三日 | 李隆基即位,李旦为太上皇 |
八月七日 | 改元先天 | ||
713 | 先天二年 | 七月三日 | 李隆基粉碎太平公主集团 |
七月四日 | 太上皇全面交权 | ||
七月六日 | 太平公主赐死于家 | ||
十二月一日 | 改元开元 | ||
716 | 开元四年 | 六月十九日 | 太上皇李旦驾崩 |